锣鼓厂告诉你什么是锣
锣鼓不分家。今天锣鼓厂就和大家说说锣。锣用木槌击打即可发出柔和而洪亮的声音。锣在我国较早出现于汉代。当时不仅有单面锣,还有铸刻于铜鼓之上的多面锣—“编锣”。这有可能是对规模过于庞大且移动困难,故衹有宫廷、贵族才拥有这种编钟的替代品。
锣鼓厂表示,现在流行锣有苏锣、马锣、手锣、威风锣等。威风锣主要用于威风鼓的演奏,锣呈平面,直径约 400毫米 450 毫米,卷边高 40 毫米 50 毫米,重约 2.5公斤,边沿不开孔,无提绳,演奏时左手握锣的边沿,伸臂将锣端平,右手持槌敲击。
锣槌形状很有特点,以柳木锭制长约 280 毫米—300 毫米,两端粗,中间细部各有圆球结,两端各系一朿红缨穗,中间圆球系有四朿对称红缨穗,击锣时中间圆结以手腕转动平击锣面。
锣鼓厂表示,锣的击打方法花样繁多,以威风锣爲例,就有转槌、抖槌、挑槌、翻槌、甩槌、盘槌、抡槌、抛槌等八种槌法,还有双手配合的八种打法,如直打、斜打、前后打、旁打、左右打、擦锣、磕锣、搁锣。至于表演的动作,常用的就有二十种之多,诸如弓步提锣打、马步端锣打、锣上抖槌、弓步跳打甩槌等等,不胜枚举。
通常锣与鼓、钹相组合演奏,如果说牛皮大鼓的节奏能带动人体的律动,那么锣的感染力则更加强烈,能使人达到忘我的境地和精神上的激励。一般来说锣鼓在中国广泛的应用中,大致可分爲艺术用锣鼓和非艺术用锣鼓两类。前者用于音乐、舞蹈以及在部分的宗教祭祀活动,后者用于政治、军事、劳动等。也不用锣鼓厂再多说,在我国锣与鼓的使用是非常广泛和普遍的,特别是在节庆狂欢时,更少不了以锣鼓助兴。